農歷“臘八”剛過,一只大熊貓便悄悄來到大古坪村。這是2025年大熊貓第一次“光顧”這里。
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秦嶺腹地中段南坡,是陜西省內第一處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行使科學研究、資源保護、巡護監測、社區共管、自然教育等職能。根據四次全國大熊貓綜合調查顯示,佛坪保護區內大熊貓野外種群密度持續居全國首位。
大古坪村是佛坪最偏遠的自然村,村集體林與佛坪保護區國有林交錯。保護區行使自然資源保護職能以來,大古坪村成為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當地群眾笑稱為保護區的“第五保護站”,并自稱“大熊貓村”。
“丹丹”的發現地大古坪,大古坪村委會和大古坪保護站位于畫面中央位置。熊柏泉攝
“我們這個村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自然村,可是因為與大熊貓為鄰,我們覺得不普通了,心里總是有隱隱的自豪感。”村民們茶余飯后的話題也總是和大熊貓相關。
1月14日,村民張忠平沿著河邊在村中遛彎,一轉身,就看到保護站的熊貓文創標識下,一只大熊貓正在路上踟躕。隔著窄窄的白馬溝,便是大古坪村委會。
對于大古坪村村民來說,每個人都具備與大熊貓相遇后基本的應急處理知識,見到大熊貓,張忠平第一時間就作出“不打擾、先觀察”的判斷,連忙躲到保護站院墻邊的核桃樹后悄聲觀望。
“按照以前村里發現大熊貓的經驗,通常都是大熊貓生病或受傷才會下山。但是這次不一樣,大熊貓看起來反應迅速、身手矯健,是一只健康的大熊貓。”張忠平判斷。
盡管張忠平發現大熊貓后第一時間便選擇躲避,但機警的大熊貓還是隱約發現了人的蹤跡,立刻頭也不回地朝著山坡上的竹林中跑去了。那里是大熊貓的食物基地,也是它的隱蔽場所。
大熊貓走后,張忠平立即向大古坪保護站匯報。工作人員依據當地的監控視頻,雖然沒法確認它的更多信息,但是能基本判斷它很健康。工作人員決定不跟蹤、不搜找,隔日再進入它出沒的竹林,通過采集糞便了解更多信息。
張忠平說道:“馬上就要過年了,與一只大熊貓不期而遇,真是好兆頭!這些年來,我一直將自己當作保護站工作人員,在保護大熊貓事業中,我一直‘待命’。”
大古坪保護站是科學記錄的第一只棕色大熊貓“丹丹”的發現地和搶救成功地,是野生大熊貓“希希”“璇璇”“斌斌”的傷后搶救地。在接受施救后,它們均延長了生命,續寫了“貓生”故事。佛坪保護區成立以來,搶救傷病野生大熊貓50多只(次),此次為第一次發現健康大熊貓自由進村。
“作為與自然‘零距離’的保護區人,我們相信,身在基層一線,也有來自遠方的關注和惦記。因為與大熊貓為鄰,我們很感恩且一直快樂著。”張忠平說。(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