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浴在线观看,www.日本在线,强壮公夜夜使我呻吟,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熱點專題 > 2021全國兩會 > 林草重點工作

關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2021-03-04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我國有集體林地28.93億畝,占全國林地面積的60%,涉及1億多農戶,近5億農村人口。集體林是廣大農民的重要生產資料,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林產品供應基地,對保障國家木材糧油安全、應對氣候變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意義重大。2008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標志著林改全面推進。這場改革把集體林產權落實到戶,是我國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又一場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變革。通過林改,集體林資源得到培育加強,全國集體林森林蓄積從林改前的46億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69.87億立方米,增長近24億立方米。集體林權流轉穩步推進,新型經營主體達28.39萬個,經營林地3億多畝。各地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福建省財政獎勵每畝1000元引導農民采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后更新營造混交林。浙江實行3%的林權抵押貸款貼息。山西等省建立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制度。江西省對林地流轉每畝獎補50元。山東對每個鄉村林場建設獎勵25萬元。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雖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是集體林業綜合效益不高,林農和社會資本經營林地的積極性不高,如何打通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最后一公里”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下一步,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點抓好集體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完善產權制度,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提升綜合效益。一是進一步放活集體林地經營權,調整優化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區域布局和保護等級,根據林地保護等級制定相應的森林經營行為清單目錄。二是落實處置權和收益權,完善采伐管理制度,探索集體林生態綜合補償機制。三是創新林業經營方式,培育鄉村林場等規模經營主體,實施林業創業就業培訓計劃,推動小農戶與現代林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建立林權收儲擔保機制。四是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加快集體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利用集體林,加大綠色產業科技推廣力度,設立林業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產業集群基地、產業園建設。五是建立林業碳匯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林業碳匯納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體制機制,建立森林蓄積量大縣獎勵機制。六是強化集體林業管理服務,明確林權管理機構,建立林業行政綜合執法隊伍,加強鄉鎮林業工作站能力建設,探索購買林業專業社會化服務。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