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浴在线观看,www.日本在线,强壮公夜夜使我呻吟,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熱點專題 > 黨史學習教育 > 開新局

年度盤點 |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黨建引領增動能 改革發展添活力

2023-01-18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 黨建引領增動能 改革發展添活力


2022年,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圍繞“強黨建、優生態、促發展、惠民生”的總體戰略,突出“穩抓穩打、抓實抓細”主基調,聚焦制度變革、管理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力推進“五大工程”,奮力答好“五張答卷”,實現“三年三步走,三年開新局”行動計劃圓滿收官。2022年,林業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一線職工年均收入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較改革前增加了40%。信訪實現“三個不發生”,上訪量下降72%,森林防火取得全勝,安全生產實現零事故。

霧沐林海

黨建引領 凝聚發展內生動能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黨委始終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引領集團發展的根本保證。

理論武裝持續走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黨委中心組專題集中學習2次,基層黨委實現參加宣講全覆蓋。把中心組學習課堂搬至基層一線,開展3次體驗式學習,讓學習更有針對性、更接地氣。組織各局各部門黨政主要領導開展三輪“走比學”活動,持續提升領導干部“提準問題、制定方案、落地生效”的能力。

組織建設持續加強。司局共建開展學習交流1229人次,各司局傳遞有效信息146條,培訓技術骨干75人。全面推行領導干部管理責任網格化、日常考核積分制,推動領導干部真正沉下去、抓落實。調整處級干部89人次,建立優秀青年干部人才庫,選派14名干部到國家林草局、浙江省跟班學習。國家林草局大興安嶺前哨干部學院(黨校)正式掛牌,標準化規范化黨支部超過90%,涌現出“蒲公英?花開黨旗下”等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

林地協同持續拓展。與地方協同創建“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黨建品牌,10個駐區單位與加格達奇區委聯合開展“平戰結合進網格?服務民生365”主題實踐活動,構建了“縱向一條線、橫向連成片,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黨建工作體系。全面履行社會責任,主動參與中央環保督察移交地方問題整改,籌措資金2000萬元改善3個林業局污水處理問題;積極配合屬地抗擊疫情,及時援助各類物資,援派工作人員車輛;全年上繳稅金3.96億元,支援地方經濟建設1.51億元,捐贈521萬元。各林業局與縣市區在生態旅游、教育培訓、科研氣象、北藥產業、基礎設施等多領域開展投資合作建設,實現項目合作多元化、互補化。

宣傳影響持續擴大。在國家級平臺發布報道2390篇次,全媒體發稿4萬余篇次。承辦的第22期“國家林草科技大講堂”,全國直播觀看量136.78萬人次,創歷史之最。舉辦首屆“興林杯”全國攝影大展等系列活動,設計制作了集團logo。

從嚴治黨持續深化。召開了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議、紀委專題會議,開展了紀法專題學習教育月活動,黨委兩次聽取了班子成員黨建“一崗雙責”履行情況匯報,對183名新任職處級干部進行廉政考試。強化關鍵少數監督,制定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意見、領導干部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制度,處級干部全部簽訂“兩不一無”承諾書,對集團班子成員開展責任提示8次。扎實推進警示教育,在全集團通報了典型案例,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觀看警示教育片,分解以案促改專項整改任務18項、落實整改措施43條。先后啟動兩輪內部巡察,反饋問題115個,移交問題線索5件;國家林草局黨組巡視反饋的71個問題已完成整改67個,整改完成率達到94%。建強紀檢隊伍,選派8名工作人員到駐部紀檢組跟班學習,將45名紀檢干部納入黑龍江省紀檢監察干部學院培訓計劃,選派19名干部赴包頭市紀委監委、包鋼集團紀委學習交流。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阿木爾林業局藍莓酒莊酒窖

生態優先 資源管育全面加強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黨委始終堅持把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屏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

標準化推進森林防火。堅持人防技防并重,建立了森林防火感知系統,利用最新地形數據、林業基礎數據、道路支岔線數據,疊加各類圖層,形成靜態+動態+現勢性較強的感知一張圖, 獲批國家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6項。發揮了“預防管理、預警監測、指揮撲救、通信保障和實訓演練”五大功能與作用。

標準化體系基本建成,新組建4支“特勤分隊”,成立大型機械化撲火中隊,在國內率先完成大型無人機(彩虹4)運行許可。90個專業撲火隊營區、73處卡口、44座瞭望塔接入視頻監控設備,1300余名巡護員安裝使用“北斗巡護系統”,形成了防滅火“天空塔地”一體化格局。

集團結合大興安嶺林區實際,構建起全波型三維雷電探測、雷擊火氣象監測、瞭望塔和地面監測、遙感衛星監測“四網融合”的追雷體系。呼中林業局建成國內首個雷擊火綜合試驗基地,大氣電場儀監測雷擊火預警設備可提前30分鐘感知周邊20公里內靜電場變化。14套遠山雷電高發區等離子拒雷測試證明,落雷次數比過去下降84%。集團連續5年實現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目標,2022年26起雷擊火平均撲滅時間1小時36分鐘,創造了有記錄以來用時最短的戰績,森防工作得到應急管理部、國家林草局、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網格化抓細資源管理。自上而下建立了三級林長體系,設立各級林長767名、督察長16名,依托駐局監督辦增設林長制督察辦公室。推行“一長兩站兩員”森林資源管護機制,實現網格閉環管理。持續開展森林督查和專項行動,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明確臨時、直接服務林業建設項目使用林地手續辦理流程,強化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額管理。林地協同開展森林督查、打擊毀林專項行動和保護森林資源專項行動,運用衛星遙感判讀、直升機巡查、無人機和現地核查方式,在林區形成了天上看、地上巡、圖上比的立體化森林資源監管模式,林政案件從2019年的262起下降到39起,疑似圖斑案件數量首次為零。資源部門常態化開展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和濕地資源保護行動,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均已納入全國林草系統生物多樣性監測平臺,強化天空地一體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監測;開展“清風行動”等各類保護野生動物專項行動,珍稀野生動物偶見率明顯提升,駝鹿、猞猁、貂熊等多次走進央視《秘境之眼》。建立健全責任落實、嚴格保護、科學修復機制,集團不斷加大濕地生態功能區保護力度,全力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打造了濕地保護管理“大興安嶺樣板”。九曲十八灣、雙河源兩處濕地納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集團國際重要濕地由1處增加到3處,國家重要濕地從無增至4處。與杭州西溪濕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武漢成功舉辦了中國圖強濕地論壇,并列入了《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20場邊會之一。拓展了集團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的潛在影響力。

規范化開展森林撫育。修制訂生態修復技術標準規程40項,下發13項,森林撫育持續獲得省級質量檢查排名前三名的好成績。申報通過2處良種基地,改寫了大興安嶺地區無天然母樹林良種的歷史,有害生物成災率為零、無公害防治率97.2%,森林資源繼續保持“三增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2022—2033年)》通過專家評審,采取喬灌草結合等方式修復煤礦礦山1368.5畝。投入1300余萬元配合國有林監測中心開展林草生態監測,外業調查進度位列重點國有林區第一位、全國第六位。10個林業局全部完成碳匯項目可研,全國已備案的15個林業碳匯項目中集團占2個。集團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達到7975億元/年,位列六大重點國有林區之首,在黨的二十大開幕后的第二天,大興安嶺生態建設成效宣傳同步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欄目播出。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組織一線職工到海濱城市療休養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十八驛“礦泉水廠生產線

綠色發展 創新賦能提質增效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綠色發展提質增效。

產業發展活力更加強勁。“兩地兩帶四園”生態產業布局基本形成,大興安嶺被黑龍江省確定為唯一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全面試點地區,將塔河縣(塔河林業局)作為省級試點。3個林業局通過森林認證面積2907萬畝,6個系列16個產品通過產銷監管鏈認證。制定了旅游產業聯盟實施方案,組建了南部旅游聯盟,投入資金9000萬元完善大北極旅游圈景區景點基礎設施。謀劃實施“雙寒”產業,生成寒地生物產業項目35個。特色產業實現產值7.58億元,增長13.5%;電商銷售額實現10.4億元,增長20.23%。

經營管理成效顯著。從嚴控制和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盤活閑置資產1.7億元,化解金融機構債務3.3億元,直屬企業經營效益穩步增長,集團營業收入持續增加。2019年前的100個敞口項目中有80個項目已完成驗收或準備驗收,2020年以來達到項目建設期限的23個項目全部驗收,31個新建續建項目全部實現開復工。實施林業建設項目48個,申報中央投資建設項目22個,兩個超億元項目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

創新驅動蓄勢賦能。國家林草局科技司在科技推廣專項中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進行了單列,集團、各林業局分別成立了科技協會,首次共同設立了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先后與中國林科院等6家科研院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科技創新平臺6個,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0余項,2個中國林科院院所長基金項目在集團落地。第一批東林“支林計劃”15名大學生全部到崗。與國家林草局科技司共同謀劃了“林草科技進興安”三年行動,委托中國林科院組建了4個科技服務團,深入大興安嶺林區開展實地調研、科技咨詢等服務。集團公司在10個林業局選派25名科技特派員對接37個林場,分別在森林撫育、輕基質容器育苗、北藥種植、食用菌等方面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應用。集團公司大力推廣輕基質育苗技術,引進輕基質生產線19條,實現一年三季造林,提高了苗木成活率,緩解了春季造林和春季防火時間重疊的矛盾。開展林下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集成示范,組織藍靛果高效培育加工、香菇生物活性肽提取、耐寒經濟作物或經濟樹種、分解林下腐殖質層明顯的食用菌或真菌等林下經濟技術和成果推廣應用。

將激光雷達、樹木生長反演模型等高新技術應用到森林資源一體化監測和森林經營工作中,在重點國有林區中首次應用飛機搭載激光雷達系統采集基礎數據。搭建了森林經營“一張圖”數字化網絡云管理平臺,并以此為基礎,依托森防感知系統建立“林長制智能管護系統”,實現了從“傳統管人工管”向“數字管智慧管”的轉型升級。

大興安嶺集團黨委組織黨員干部“在“興安之巔”大白山上重溫入黨誓詞

聚焦民生 提升林區職工福祉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黨委高度重視民生改善,職工福祉不斷提升。

獲得感持續增強。一線職工工資性收入比2021年增長13%,繼續保持10%以上增長率。改革以來在集團總部工資不增長的前提下,一線職工收入增加40%。各林業局多角度扶持有想法、有干勁的職工創業增收,7000余名參與職工平均增收1.07萬元。

歸屬感不斷提高。在所屬林業局建設了標準化“職工之家”,開展勞動模范巡回演講,組織文藝輕騎兵下基層慰問演出全覆蓋。制定出臺困難職工幫扶實施細則,精準實施生活救助、子女助學和醫療救助等幫扶,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先后為41戶幫扶網內困難職工和17戶省級相對困難職工發放幫扶救助。

幸福感更加多元。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完善提升瞭望塔用電和安全等問題,配備電冰箱、電視機等生活電器,實現了歷史性改變。首次大規模組織一線職工到海濱城市進行療休養,現已完成六批次1367名,在“兩節”期間為2075名先優模范、一線職工送溫暖。以“我為職工辦實事”活動為載體,慰問瞭望塔、管護外站、靠前駐防隊伍、撲火隊員及子女6581人,贈送慰問品、慰問金105.3萬元,組織演出80余場。與此同時,集團職工涉嫌違法犯罪問題顯著下降,安全生產始終保持零事故的良好態勢,信訪維穩連續三年實現在重要敏感時期“三個不發生”目標。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立足“筑牢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打造國家優質生態產品重要供給基地,創建國有林區改革示范樣板”三個目標,推進改革發展、轉型發展邁向高速度、高效率、高質量的發展軌道。(嚴究 郭蘇民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