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浴在线观看,www.日本在线,强壮公夜夜使我呻吟,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建議提案復文 > 提案復文

“關于建好用好人工林‘四庫’的提案”復文(2023年第03122號(資源環境類215號))

2024-02-01   來源:辦公室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一、關于強化生態功能,建好用好人工林“綠色水庫”問題

  近年來,我局多措并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提高森林質量、發揮森林“四庫”作用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推進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工作。一是加強人工林科學經營的頂層設計。2019年11月,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堅持分類經營,科學實施多功能森林經營。2023年,印發《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5年)》,在全國選取310個單位,開展以人工中幼齡林撫育為重點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給予人工林經營很多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以試點示范引領帶動各地提高森林質量、調整林分結構、創新管理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各地開展人工林經營的積極性,增強了經營人工林的內生動力。二是加大中央資金投入力度,初步建立了營造林中央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近年來,我局積極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結合經濟社會發展、中央財力、生態建設發展等情況,東中西部地區人工造喬木林中央投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700元/畝、800元/畝、900元/畝;人工造灌木林中央投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300元/畝、350元/畝、400元/畝;退化林修復中央投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550元/畝、600元/畝、650元/畝。2023年,會同財政部修訂《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聯合印發《中央財政國家公園和林業草原項目入庫指南》,加強人工商品林中幼齡林撫育。

  此外,“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林業資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術創新”和“主要經濟作物優質高產與產業提質增效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按照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究和集成示范全鏈條,以速生樹種、珍貴用材樹種、主要工業原料林、主要經濟林樹種和竹林等為對象,開展了主要人工林高效培育、經濟林和特色林產品加工、木竹加工等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及示范。兩個專項安排項目32個,投入國家撥款經費9多億元。專項有效支撐了主要人工林種苗繁育、營造林、加工利用全產業鏈技術升級,提高了人工林生產力和資源利用水平,支撐了國家木材安全、生態安全、糧油安全、綠色發展、三區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下一步,我局將認真研究您提出的有關建議,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和人工林經營實際,完善相關政策和技術要求,健全管理機制,提高人工林科學經營管理水平。

  二、關于強化科學經營,建好用好人工林“綠色錢庫”問題

  (一)關于放活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

  一是持續推進“減證便民”服務。研究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深入推進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對林農個人申請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積不超過15立方米的,精簡或取消伐前查驗等程序,全面實行告知承諾方式審批;研發使用林木采伐APP系統,拓展在線申請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同時,要求縣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科學合理分配采伐限額,加強公示公開,足額保障告知承諾制所需限額。二是優化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研究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十四五”期間林木采伐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提高了限額使用的靈活性。對于人工商品林主伐限額年度有結余的,可以在“十四五”期間向以后各年度結轉使用;撫育采伐、低產低效林改造分項限額不足的,可調整使用主伐和更新采伐限額。同時,我局積極支持各地加快推動林草高質量發展,支持和指導湖南、廣西、貴州等省份,探索開展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推進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體系。

  (二)關于大力建設國家儲備林

  2012年以來,國家儲備林建設累積落實建設資金1360多億元,建模規模達到9200多萬畝,為保障木材安全、推動生態建設、促進脫貧攻堅和實現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實現了“為國儲良材,為民增福祉”的建設目標。2023年,研究出臺《國家儲備林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和《“十四五”國家儲備林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規范國家儲備林建設管理,支持和鼓勵各地加大建設力度。

  (三)關于加大財政貼息和金融支持力度

  2015年以來,我局與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共同制定出臺貸款期限25—30年、寬限期最長8年、利率執行基準利率、資本金比例最低20%的國家儲備林金融貸款政策。2021年,協調國家開發銀行出臺政策,國家儲備林貸款期限最長可達40年,進一步加大了國家儲備林支持力度。同時,從2018年起,國家儲備林涉及的林業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切塊下達到省,由省級財政統籌安排,省級財政部門會同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林業貸款貼息具體標準。下一步,我局將與金融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謀劃,拓寬建設主體,進一步加強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并與相關省份林草主管部門加強溝通,明確貼息標準和程序,確保貼息政策落實。

  (四)關于引導設立林業類產業投資基金

  林業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綠色經濟體,是一項發展地域廣、產業鏈條長、受益群體大的基礎產業。自2017年起,我局聯合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發《關于推動全國林業產業投資基金業務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專門用于林業產業發展的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支持各地發展林業特色產業。目前,中央財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嚴控新設專項資金、基金有關要求,加強資源統籌,避免重復投入,原則上不再新設專項資金或基金。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研究和指導,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林業產業,支持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關于強化提質擴面,建好用好人工林“綠色糧庫”問題

  為了確保國家糧油安全,我國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支持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改造提升低產林。目前,我國油茶等木本油料種植面積超2億畝。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對增加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產供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把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2020年11月,我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印發《關于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總體定位和各期目標,并提出了科學利用林地資源,完善資源管理政策,鼓勵利用各類適宜林地發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2022年12月,我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進一步完善油茶生產用地、財政資金、金融信貸等支持政策體系,明確“落實好油茶大縣和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2023年5月,我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獎補政策的通知》,從加大油茶營造力度和打造油茶產業發展示范高地兩方面發力,實行“中央獎補、省級統籌、市縣實施”的油茶產業獎補政策,支持油茶“擴面”、“提產”。此外,中央財政聚焦良種培育、種植改造、管護撫育等薄弱環節,持續加大對油茶產業的支持力度。同時,通過造林補助政策,支持包括核桃、油橄欖、仁用杏、榛子、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在內的林木資源營造。中央預算內資金通過“雙重”工程、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實施優先支持油茶發展。地方可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中央財政林木良種培育和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補助資金政策支持范圍。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強對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的研究和指導,完善財政支持政策,爭取優先建立油茶收儲政策,多舉措推動木本油料產業健康發展。

  四、關于強化固碳增匯,建好用好人工林“綠色碳庫”問題

  (一)關于建立健全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速生優勢樹種碳匯方法學和林業碳匯交易規則等機制和政策措施方面

  自2009年起,我局逐步建立完善了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完成三次全國林草碳匯計量監測,摸清林草碳儲量和年度碳匯量底數,為林草碳匯產品進入碳市場夯實了數據基礎。2012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支持對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等項目的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核證后的減排量可以參與市場交易。我局先后研究編制了《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竹子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為開發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林業碳匯項目提供了標準和依據。2017年,因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等問題,國家暫緩受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項目、減排量等備案申請。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消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已有重點排放單位使用核證自愿減排量進行配額清繳。為進一步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更好發揮該機制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積極作用,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組織修訂《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技術規范,組織建設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力爭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支持對減碳增匯有重要貢獻的項目開發為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并進入市場獲取減排量收益。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的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統一管理規則、交易場所和監管機制,國家不再支持地方新建任何形式的區域性市場。林業、草原、濕地等碳匯是自愿減排市場下的一種項目類型,可在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交易。2023年,我局積極與生態環境部對接,推進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體系,同時結合工作職能組織開展了涉及林草的碳源/匯方法學研究,積極做好國家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開發方法學支撐工作。

  下一步,我局將大力推進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能力建設,著力構建更為完備的林草碳匯計量監測體系,積極參與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交易制度建設,配合生態環境部對林業、草原、濕地等碳匯項目納入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具體項目類型和科學路徑進入深入研究,更好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二)實施人工林質量提升工程,鼓勵支持涉林企業、國有林場參與人工林碳匯項目開發方面

  我局積極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印發《全國國土綠化規劃綱要(2022—2030年)》,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啟動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2022年,完成造林283萬公頃;在“三區四帶”等重點區域組織開展了72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組織實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19個;啟動實施第二批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20個,努力提升森林質量和碳匯能力。同時,2022年,我局啟動林業碳匯試點建設,共有18個市(縣)和21家國有林場入選試點單位。其中,國有林場試點單位均與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相結合開展,為有效提升森林經營質量、提升碳匯能力不斷筑牢基礎。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和森林質量提升行動,發揮森林作為最大陸地生態系統的儲碳固碳功能。通過林業碳匯試點,積極探索區域性生態補償模式創新,拓展基于碳匯功能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不斷提升林草碳匯產品供給能力。

  (三)加強新型木竹材在高碳排放領域的替代研究,推廣“以木代鋼”、“以竹代塑”、“生物質能代替化石能源”,更好落實減排固碳,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十四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林業種質資源培育和質量提升”重點專項,從戰略品種創新、森林質量提升、經濟林提質增效、產業綠色發展和區域集成示范等領域對主要速生樹種、珍貴樹種和經濟林樹種的新品種創新、森林定向培育和全周期多功能經營、產品深加工增值利用等全產業鏈進行創新部署,有效支撐生態安全、木材安全、鄉村振興和雙碳戰略目標。2021年和2022年,圍繞戰略品種創新、森林質量提升、經濟林提質增效、產業綠色發展和區域集成示范等5大領域已啟動34個項目。2023年將啟動實施“竹基代塑產品加工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木質前沿新材料制造關鍵技術”等23個任務方向,相關任務部署和成果將為發揮森林“四庫”作用提供支撐。2023年,我局與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印發《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明確加強林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營管理,發展生物質能源,推行木竹替代戰略,發揮木竹產品儲碳功能。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響應“以竹代塑”倡議,推動在有條件的地區和相關領域實施木竹建材對傳統高耗能材料的替代行動,實現節能減排并延展木質林產品儲碳功能。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