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浴在线观看,www.日本在线,强壮公夜夜使我呻吟,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熱點專題 > 2021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聲音

董恒宇委員:保障草種質資源安全 推進生態草業發展

2021-03-09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種子是農牧業發展和生態安全的‘芯片’,是現階段我國易被西方‘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恒宇說,我國是草原大國,牧草種質資源非常豐富,但由于缺乏深入挖掘、系統性培育、廣泛應用,所以草種大量依賴進口。而這些進口草品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適應性差、易患病害,應用范圍有限,如不能及時補上短板,我國草牧業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

促進草牧業可持續發展,只是培育優質草品種的重要任務之一。董恒宇說,培育優質草種,還有利于藏糧于草,這是解決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他解釋說,從大農業、大糧食概念上講,飼草通過牲畜轉換成肉奶食品,與糧食直接生產成食品在能量和蛋白質水平上是同一個層面的概念,而且肉奶蛋白水平更高,因而牧草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時,相對國家每年要拿出很多資金對奶產品進行安全抽檢來說,從源頭上發展安全優質生態草產品更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為此,董恒宇提出6條建議:

加快本土草種的馴化培育,建設草種質資源庫。深入挖掘本土優質高產草種及適應性強的生態修復草種,保護本土種質資源,強化草種標準制定權。建立草種良種繁育體系,在“十四五”時期把內蒙古建成中國草種質資源庫,建立草種資源價值的評價體系。

像重視農業一樣重視草業,像重視基本農田一樣重視基本草牧場。將草原生態保護與草牧業發展和牧民生計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實施“糧經草三元結構”現代化發展模式,將生態草業作為種植業和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節器”,力爭在“十四五”時期把牧草列入作物系統。

完善草種業、生態草業發展優惠政策措施。目前,牧草良種補貼標準與糧補和林業的各種補貼差距較大。建議逐步建立并提高草業各項補貼標準,激發投資種草養畜者的積極性。

發揮草原生態功能,建立草原生態補償保護長效機制。要在執行現有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基礎上向制度建設轉變,科學管護改良、修復天然草場,防止草場退化。在條件適宜的地方,規劃糧草輪作,加強牧區飼草料基地建設,提高牧區抵抗雪災能力,重視草坪業在美化城市景觀、凈化城市空氣中的獨特功能,發揮草原在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匯、降低霧霾、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重視草原美學價值,大力發展生態旅游。

強化生態草業科技創新。加強退化草地綜合改良關鍵技術研究,實施標準化草產業管理技術和設施。科企融合,制定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轉讓機制,促進草種業快速發展,調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

積極培育和支持生態草業龍頭企業。推廣“政府+企業”的共建模式,構建多元化運作經營機制,建立產銷一體化的草產業鏈條。強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水資源豐富、條件適合的地區促進規模化、現代化、集團化生態草業發展。(記者吳兆喆)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